高教发展与评估杂志
好友分享

高教发展与评估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武汉理工大学;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评估分会(协办)
  • 影响因子:1.53
  • 下单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1672-8742
  • 国内刊号:42-1731/G4
  • 全年订价:¥ 408.00
  • 起订时间:
  • 创刊:1985年
  • 曾用名:交通高教研究
  • 周期:双月刊
  • 出版社:高教发展与评估
  • 发行:湖北
  • 语言:中文
  • 主编:金诚
  • 邮发:38-92
  • 库存:200
  • 邮编:430063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所属分类
投稿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11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高教发展与评估杂志评估视点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政策的能力限度分析 作者:张运红 马早明 单位:中山大学教育学院 广东广州510275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广东广州510631
1-6

摘要:中国高等教育在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后,急需评估政策对质量加以拷问。但评估政策作用的发挥受到诸如文本限度、价值限度、权力限度以及执行限度等方面的制约和影响,这些客观因素成为评估政策运行的阻碍。在评估实践中,我们应正视这种能力限度,自觉采取相应的对策,使评估实效最大化。

对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管理模式的实然解读 作者:张红伟 单位:中国农业大学规划处 北京100083
7-15

摘要:以管理理念、管理主体、管理方式和管理重点四个方面概括的传统公共行政模式为分析框架,对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生的高等教育评估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发现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管理表现出明显的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特征。就管理理念而言强调管制;就管理主体而言突出政府的主体地位;在管理方式上强调上下级的等级管理;在管理重点上,强调执行,而忽视对结果的元思考和正确应用。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行榜2010-2011”新变革 作者:崔艳丽 单位:江苏科技大学江苏省先进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 江苏镇江212003
16-24

摘要:《泰晤士报高等教育》的"世界大学排行榜2010-2011",是一个新的世界一流大学评价体系。其排名理念和方法,提供了一个有关世界一流大学质量标准的重要参考,无疑具有作为国际化外部基准的价值;作为政策工具,它为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了政策分析与决策依据,同时激发了大学在组织和行为方面的创新。

国内大学排行指标体系设置理念的比较 作者:余小波 陈怀芳 单位:湖南大学教育研究院 湖南长沙410114 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南长沙410114
25-31

摘要:指标体系的设置理念是大学排行的灵魂,在思想层面上对大学排行起决定性作用,并最终影响到排行的结果。以民间性、综合性和连续性为选取原则,以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武书连主持的《中国大学评价》、网大有限公司推出的《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国校友会网的《中国大学排行榜》、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推出的《中国高校竞争力评价》为研究对象,对目前国内广为流行的四大民间大学排行榜指标体系设置理念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以期对大学的民间评价提供有益借鉴。

高教发展与评估杂志发展论坛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危机 作者:董泽芳 张茂林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湖北武汉430079
32-36

摘要:高等教育危机埋下了引发金融危机的祸根,培养了造成金融危机的人才;金融危机进一步强化了高等教育经费危机,加剧了高等教育就业危机,加深了高等教育质量危机。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化解高等教育危机,政府要调整高等教育战略,加大高等教育投入;高校要以提高质量为中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女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以江苏地区高校为例 作者:朱以财 单位: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 江苏泰州225300
37-41

摘要:女大学生就业难除受传统的性别歧视、就业保障机制不健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等社会客观因素影响外,还受自我认同、能力、职业价值观、智能结构等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要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当加强制度设计和政策引导;社会应当为女大学生就业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高校应加强对女大学生的教育与就业指导;女大学生应转变观念,增强自身综合素质。

高教发展与评估杂志生评教专题研究
学生评教权的法律分析 作者:姜国平 单位:浙江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 浙江金华321004
42-46

摘要:学生评教权来源于学习权,是一种自由权、可选择性权利、专属权利和私权。教师教学自由权相对于学生评教权享有优先权。学生评教可看作是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拓展,但不能作为人事决策的依据。为了规范和保护学生评教权,应该教育学生明确评教的目的,客观评教,让教师真正有效地参与评教全过程,学校要尊重学生的评教权利并正确使用评教结果。

高教发展与评估杂志质量与效益
基于Malmquist TFP指数的中国高校科研生产绩效评价 作者:杨文举 单位: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 重庆400067
47-55

摘要:Malmquist TFP指数能够较好地测度高校科研活动的生产绩效,而且有助于探讨这种绩效演变的源泉。以数据包络分析法为基础,运用面板数据来确定高校科研活动的生产前沿,改善这一分析框架,并以2003-2007年间中国各省的高校科研活动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其结论表明:在我国各省的高校科研活动中,普遍低下的技术效率总体上呈恶化趋势,但也存在明显的追赶效应;技术水平基本上都经历了一个逐步放慢的提高过程;全要素生产率具有较大的省际差距,但此差距在逐步缩小;技术进步是高校改善科研绩效的主要原因,而其恶化的根源在于技术效率降低。

美英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机制比较分析 作者:邵敏 李祖超 单位:中国地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湖北武汉430074
56-61

摘要:从评估机构、评估标准、评估对象、评估过程和评估方法五个方面,对美英两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机制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特点、共性与不同点,从中可得出进一步完善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机制的启示。

高教发展与评估杂志比较教育
21世纪美国公立大学的机遇与挑战——基于詹姆斯·杜德斯达的观点 作者:熊华军 丁艳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甘肃兰州730070
62-66

摘要:随着21世纪的到来,詹姆斯.杜德斯达认为美国公立大学必须进行改革才能适应未来的发展。改革的迫切性不仅在于时代赋予了公立大学新的机遇,呼唤大学做出回应,而且,大学只有通过改革才能解决自身面临的严峻问题,才能应对时代的挑战。所以,面向未来,公立大学应该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维度来制定长期的战略规划,对大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

论美国服务型大学运动的缘起 作者:余承海 单位:安徽工程大学教务处 安徽芜湖241000
67-72

摘要:从20世纪80年代早期开始,美国大学所面临的一系列非难与财政危机是美国服务型大学运动的促发因素,但引导并不断将美国服务型大学运动推向前进的决定性因素还是高等学校的内部诸因素,诸如实用主义的哲学基础、不安于现状的开拓进取精神、历史遗产、非凡的领导与高远的视界、广泛的参与和决策以及来自教职员工的广泛支持、积极进取的行动及财政支持。

拉美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进程 作者:杨启光 单位:江南大学教育学院 江苏无锡214122
73-76

摘要: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推动了拉丁美洲地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进程,促进了各民族各国家高等教育的相互交流与合作。20世纪90年代以来拉美各国高等教育积极回应全球化挑战,通过推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来弥补与发达国家教育的差距,并力求实现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为结束该地区经济的边缘和附属地位作出贡献。

高教发展与评估杂志教师发展
论大学教师管理制度的设计原则 作者:王向东 单位:浙江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浙江杭州310028
77-83

摘要:主观的制度设计必需依据客观规律来进行。大学教师管理制度的设计要受其所处组织的特点、管理制度的主要目的、管理制度的主导执行方式、大学教师知识资本特点等客观要求的制约。要制定良好的大学教师管理制度就必需遵循以下的制度建设原则:制度要符合组织的特性;制度要符合伦理性、正义性的要求;尽量获得大学教师对制度的认同;制度制定过程中要保证大学教师的参与权并遵从合理的程序;可为大学教师教学科研工作提供较为宽松的制度环境;制度要合理兼顾和平衡大学组织与大学教师的利益。

高校教师聘任制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作者:房保俊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湖北武汉430074
84-89

摘要:从教师的视角出发,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H大学450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教师聘任制的实施效果、考核程序、考核指标、聘用条件等。研究结果表明:考核程序是影响教师聘任制满意度的最重要因素;教师的职称、学位越高,对聘任制的满意程度越低;理工类学科教师对聘任制的满意度明显高于文管类学科教师。

高教发展与评估杂志教学理论与实践
西方与中国内地社会工作教育的单向关系研究——兼与香港和台湾比较 作者:周利敏 单位: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上海200433
90-96

摘要:对中国内地与西方社会工作教育关系的研究,学界形成了几种有代表性的视角,即全盘西化、西为中用、本土化和全球化等。然而,这些视角都不能完全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而扩散论则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的可能。西方社会工作教育思潮的扩散促进了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早期社会工作教育的快速发展。现阶段还依赖"西方典范扩散"的话,不但不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反而会产生抑制效应。海峡两岸三地面临的根本问题不只是对扩散的西方典范模仿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对模仿的典范进行批判性反思的问题。海峡两岸三地面临的最大机遇就是在扩散压力之下,下决心进行发展模式的转变,即采取全球地域化模式,为未来社会工作教育发展奠定新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