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之旅,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广东农业科学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

人气50837评价68
收藏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

  • 下单时间

    1-3个月

  • 44-1267/S

    国内刊号

  • 1965年

    创刊

  • 广东

    发行

  • 510640

    邮编

  • 1004-874X

    国际刊号

  • 月刊

    周期

  • 蒋宗勇

    主编

  • 中文

    语言

  • ¥ 460.00

    全年订价

  • A4

    纸张开本

  • 46-43

    邮发

  • --

    曾用名

广东农业科学 2018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作物栽培·遗传育种
河源市水稻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1-8

作者:王晓飞; 何秀英; 陆展华; 卢东柏; 刘维; 王石光; 李传瑛 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东省水稻育种新技术重点实验室; 广东广州510640;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东省植物保护新技术重点实验室; 广东广州510640
摘要:河源作为广东省一个重要的农业大市,虽然经济水平相对落后,但农业综合基础好、生态环境优良且交通相对便利。水稻作为河源市最主要的农作物,其产业状况直接关系到河源市农业整体发展水平。目前,河源市水稻产业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种子市场混乱、水稻生产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力短缺、土地撂荒严重、农药与化肥使用不科学、稻米加工行业不成熟等。针对以上问题,提出通过完善相关政策、积极立法、降低行业成本等措施,针对性解决种业市场及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政策、土地、经营管理等多方面入手,切实解决好土地撂荒问题;多种措施并举,提高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良种良法配套,推进科学使用农药化肥;加快发展稻米加工产业。

宁夏马铃薯主产区关键生育期气象适宜度评价9-13

作者:高建文; 王连喜; 刘静; 吴志岐 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 江苏南京210044; 中国旱区特色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管理重点实验室/宁夏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宁夏银川750002
摘要:采用宁夏西吉县马铃薯发育期观测资料,计算西吉县马铃薯各个发育期的平均积温,结合气象资料反演出宁夏其他马铃薯主产区历年马铃薯发育进程。依据这些发育期,利用世界农粮组织推荐的适宜度计算公式,计算马铃薯关键发育期平均温度、降水、日照适宜度。以这些适宜度为自变量,历年收歉年为个案标记依据,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得出马铃薯关键发育期温度、降水、日照气象适宜度阈值,利用木桶原理得出马铃薯关键发育期综合适宜度阈值。结果显示,宁夏马铃薯主产区在播种-出苗期间,歉年、平年、丰年的综合适宜度分别为0.44、0.53、0.74;在花序形成-开花期间,歉年、平年、丰年的综合适宜度分别为0.33、0.56、0.86。用历史资料通过回代检验,准确率在65.6%~91.6%之间,可应用于马铃薯生长期评价。

黔北高山区不同种植密度烤烟冠层特征参数动态变化14-20

作者:彭玉龙; 芶剑渝; 展岚波; 张之矾; 孟源; 贾笛迩; 李章海; 朱英华 单位:贵州省烟草公司遵义市公司; 贵州遵义563000; 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 安徽合肥23003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烟草与健康研究中心; 安徽合肥230052
摘要:通过对黔北高山区不同种植密度及不同生育时期烤烟冠层结构参数的测定,研究了烤烟冠层特征参数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定行距(110cm)的条件下,株距50~75cm的烤烟单株叶面积积累量差异不大,三者单株最大叶面积积累量比株距38~43cm高出0.58~0.66m2。株距50cm的烤烟最大群体叶面积积累量分别比株距75、60、43、38cm高出0.96、0.42、0.70、0.42m2/m2。株距低于或高于50cm均导致烤烟单株或群体叶面积积累速率的降低。种植密度与中部叶位及垄面透光率呈负相关,与叶片垂直率及叶向值呈正相关;株距低于50cm烤烟中部叶位和垄面的透光率明显降低,叶片垂直率及叶向值明显增加。由此可见,在黔北高山区植烟生态条件下,株距50cm的种植密度既能保证烤烟中部叶位及垄面的透光率,又有利于单株及群体叶面积协调发展。

芸薹属AC基因组MTP1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21-27

作者:李施蒙 单位: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 西藏拉萨850000
摘要:以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AtMTP1基因序列为参考,利用白菜(Brassica rapa)、甘蓝(Brassica oleracea)、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全基因组数据对MTP1基因进行全基因组水平鉴定,通过Blastn比对和保守结构域分析,在芸薹属AC基因组中共鉴定到8个MTP1基因,其中白菜1个、甘蓝3个、甘蓝型油菜4个(A亚基因组3个、C亚基因组1个)。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在蛋白质理化性质、二级结构、跨膜结构域、磷酸化位点等方面,3个物种中的MTP1基因间各有差异,并使用甘蓝型油菜转录组数据比较分析4个BnMTP1基因在不同组织部位的表达模式。

细萼连蕊茶花粉生活力和贮藏力研究28-32

作者:常春义; 郑奕雄; 吴华玲; 崔永春; 伍嘉倩; 曾淼林; 李嘉美; 孙映波; 于波 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环境园艺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华南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园林花卉种质创新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 广东广州510640;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农业与生物学院; 广东广州510225;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广东省茶树资源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 广东广州510640
摘要:研究探索了碳源与温度对细萼连蕊茶(Camellia tsofui Chien)花粉萌发的影响,以期为利用该物种进行山茶杂交育种提供技术支持。采用培养基法,研究了碳源种类(蔗糖、乳糖、葡萄糖、麦芽糖和山梨醇)、浓度(0.146~0.876mol/L)、低温(5~25℃)或高温(30~40℃)处理以及低温(-80℃)贮藏对长柄山茶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粉在含有0.292mol/L蔗糖的培养基中萌发率较高,可达20.07%。低温处理(5~25℃)对花粉萌发无不良影响,但高温(≥30℃)处理造成花粉萌发率显著降低。而经35℃处理6h后,花粉萌发率显著下降至3.17%。室温下自然干燥24h后于-80℃条件贮藏12个月,花粉萌发率仍可达11.54%。研究表明,蔗糖是细萼连蕊茶花粉培养的适宜碳源;高温(≥30℃)不利于花粉萌发;低温(-80℃)贮藏可在1年内维持花粉较高活力。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园艺林学
淮南黄心乌在菏泽最佳播种期、产量及营养品质研究33-37

作者:李敏; 张彤彤; 赵里根; 周倩影; 沙龙帅; 季昌鹏 单位:菏泽学院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 山东菏泽2742000
摘要:为了丰富菏泽地区冬季蔬菜的种类,增加市场供给,进行淮南黄心乌引种试验,研究不同播种期对淮南黄心乌农艺性状、单株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不同施肥处理对其单株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移栽苗龄对其缓苗时间和单株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的推迟,株高、株幅、叶片长、叶片宽、叶柄长和单株产量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叶柄宽、叶片数呈现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可溶性糖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蛋白质呈下降趋势,硝酸盐和Vc无明显变化规律;在8月25日、9月5日播种,黄心乌单株产量、蛋白质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播种期,单株产量分别为511.16、500.08g,蛋白质含量分别为6.27、6.50mg/g,且硝酸盐含量较低,分别为342.87、357.66mg/kg,9月5日播种,黄心乌Vc含量为32.34mg/100g,显著优于其他播种期。有机肥(O)、有机肥+氮肥(ON)、有机肥+复合肥(OM)处理单株产量、可溶性糖和蛋白质显著优于不施肥对照,OM处理单株产量、蛋白质含量最高,分别为520.15、6.79mg/g,但是硝酸盐显著低于ON处理。6叶、8叶期苗龄缓苗时间较短,为4d,且单株产量较高,分别为518.72、519.06g。从农艺性状、单株产量、营养品质综合分析,淮南黄心乌在菏泽的最佳播种时间为8月25日至9月5日,最佳施肥处理为有机肥+复合肥,最佳移栽苗龄为6~8叶期。

低温预冷对常温SO2保鲜纸处理龙眼果温和质量损失的影响38-47

作者:韩冬梅; 朱春宇; 郑伊琪; 吴嘉颀; 张璐; 罗焘; 吴振先; 李建光; 郭栋梁 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农业部南亚热带果树生物学与遗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广东广州510640;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广东省果蔬保鲜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2
摘要:为了探明低温预冷对常温泡沫箱中SO2保鲜纸处理的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果实温度变化和质量损失(质损)的影响,以储良(cv.Chuliang)龙眼为材料,使用5℃冷库预冷,以预冷方式、预冷时长、复剂用量为试验因素,采用L9(34)正交设计,研究龙眼果实在模拟常温25℃贮运条件下,预冷后及贮藏期间的果实温度和质量损失率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所有处理果实的入箱温度(T1)、箱内最低温度(T2)、开箱温度(T3)分别比对照低10~20℃、5~10℃、1~4℃,T1和T2在处理间差异显著,而箱内升温时长则是对照的2~3倍;果实预冷后、贮藏后以及货架4d质损率提高,但封箱期间的质损率有所降低;裸果预冷(裸冷)的降温速度明显快于单层报纸覆盖预冷(纸冷)和湿布拧干后遮盖预冷(湿冷),后两者相近;裸冷处理的箱内果温比纸冷和湿冷低3~4℃,差异显著,而纸冷又稍低于湿冷;预冷时间越长,果实入箱温度越低,封箱期间的果温也越低。预冷方式对不同处理的果温和质损率影响最显著,其次是预冷时长,复剂用量的影响不大,结合均值比较结果,认为A1(或A2)B1C1(或C2)是值得推荐的处理组合。使用泡沫箱包装,在0.18%~0.22%的复剂用量范围内,采用裸冷方式,预冷4~13h,龙眼果实常温贮藏能够获得较好的货架商品率。

翅萼石斛组织培养及快繁技术研究48-52

作者:仇硕; 赵志国; 赵健; 夏科; 熊亚兰; 唐凤鸾 单位:广西植物功能物质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 广西桂林541006
摘要:以翅萼石斛蒴果为外植体,通过对其种子无菌萌发和原球茎诱导、原球茎增殖及丛生芽诱导、生根壮苗以及移栽驯化的研究,建立翅萼石斛的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结果表明:翅萼石斛种子萌发和原球茎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0.1mg/L+蔗糖20g/L;原球茎增殖和丛生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0.1mg/L+蔗糖20g/L+活性碳1.0g/L,接种45d后增殖系数约5.8个、生长情况良好;生根壮苗的培养基配方为MS+6-BA1.0mg/L+KT0.5mg/L+NAA0.2mg/L+蔗糖30g/L+香蕉泥100g/L+活性碳1.0g/L,生根率达100%,根系及幼苗长势良好。桂林地区移栽驯化宜在3~4月进行,选择水苔做基质,60d后成活率为76.7%。

干旱胁迫及复水对6种园林灌木生理特性的影响53-60

作者:吴雪仪; 刘锐敏; 潘澜; 谭广文; 杨文丽 单位: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510600; 华南农业大学林业与风景园林学院; 广东广州510642
摘要:以花叶鹅掌柴、龙船花、白蟾、狗牙花、软枝黄蝉和红背桂6种园林灌木为材料,研究人工模拟干旱胁迫环境对植物幼苗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并结合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6种灌木的抗旱能力强弱。结果表明,干旱胁迫能显著降低6种灌木的叶片组织含水量,复水4d后,花叶鹅掌柴、龙船花和红背桂叶片组织含水量恢复至对照水平;干旱胁迫期间叶绿素、脯氨酸、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含量,叶片相对电导率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加或显著增加。复水后,狗牙花、软枝黄蝉和红背桂的叶绿素含量,白蟾和狗牙花的可溶性蛋白含量,狗牙花的脯氨酸含量,龙船花的MDA含量均恢复至对照水平;除了花叶鹅掌柴,其余5种植物可溶性糖含量也恢复至对照水平;花叶鹅掌柴的相对电导率,白蟾、狗牙花和红背桂的相对电导率和SOD活性也恢复至对照水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6种园林灌木的抗旱性表现为花叶鹅掌柴>狗牙花>红背桂>软枝黄蝉>白蟾>龙船花。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土壤肥料·资源环境
施肥、刈割对短尖苔草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61-65

作者:杨灿鑫; 吴耀文; 刘文胜 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省环境资源植物开发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南长沙410018
摘要:短尖苔草(Carex brevicuspis)是洞庭湖分布面积最广的植物之一,具有生物量大、营养价值高等特点,是优良的畜牧饲料资源。为探明该植物对施肥、刈割的生理响应机制,从而为开发该饲料植物提供依据,研究了该植物在不同施肥量与刈割次数条件下的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短尖苔草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较对照增加140.01%;叶绿素、可溶性糖、脯氨酸、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加,短尖苔草叶绿素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其降幅达21.30%;SOD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POD、CAT活性则呈现上升趋势。可见施肥量为20g/m2时可促进短尖苔草光合作用,增加抗氧化酶的活性;刈割两次促进了渗透调节物质的合成,为植物恢复生长提供了生理基础。

菌糠对污灌区不同作物种植土壤重金属铜和铬形态的影响66-71

作者:李丹洋; 董卿; 王効挙; 程红艳; 郝千萍; 常建宁; 黄菲 单位: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山西太谷030801; 日本埼玉环境科学国际中心; 日本埼玉347-0115
摘要:为了给菌糠改善土壤重金属污染提供理论参考,探究菌糠对污灌区种植不同作物的土壤中重金属铜和铬形态的影响,针对污灌区土壤,采用田间试验,对玉米、高粱、糯玉米3种作物基施菌糠后,在作物成熟期采集土壤样品,研究了重金属铜、铬总量及不同形态的分布变化。结果表明:菌糠的施用增加了污灌区土壤中铜、铬总量的降低幅度,与不施菌糠相比,3种作物种植后土壤中的铜、铬总量都呈现减少趋势。在不施用菌糠土壤中,Cu含量减少率在3.17%~16.20%,Cr含量减少率在5.00%~15.40%;在施用菌糠的土壤中,Cu含量减少率在6.17%~18.60%,Cr含量减少率在8.94%~20.60%;菌糠的施用提升了碳酸盐结合态、有机结合态、残渣态铜和铬的减少率,除可交换态铜含量呈增加趋势外,其余各形态铜和铬均呈减少趋势。3种土壤中,种植玉米的土壤中铜、铬各个形态的含量减少率显著高于种植其他两种作物的土壤,这与土壤中铜、铬全量的减少率规律一致。除种植玉米的土壤中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铜的含量外,种植其他两种作物的土壤施加菌糠后,铜、铬各个形态含量的减少率均高于不施用菌糠土壤,说明施用菌糠可以促进重金属铜和铬碳酸盐结合态、有机结合态、残渣态的减少,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

典型岩溶丘陵区生长季土壤CO2、CH4通量研究72-78

作者:刘九缠; 孙玉川; 沈立成; 刘宁坤; 吴超; 游贤慧; 王正雄 单位: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岩溶环境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重庆400715;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我国西南岩溶丘陵区生长季漫长,而土壤表面CO2、CH4通量受地表植被覆盖的影响较大。为探究岩溶丘陵区生长季有植被覆盖(有草)和无植被覆盖(无草)的土壤表面CO2、CH4通量及其日变化特征,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重庆市南川岩溶丘陵区土壤表面CO2、CH4通量进行观测,结合土壤温、湿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岩溶丘陵区土壤表面在生长季表现为CO2源、CH4汇,有草的土壤表面CO2通量明显高于无草土壤表面CO2通量,CH4通量则无明显差别,说明在生长季地表植被覆盖是影响土壤CO2通量的重要因素,而植被覆盖对土壤CH4通量无显著影响,土壤表面有草和无草的CO2通量分别为552、352mg/m2·h,CH4通量分别为-80、-75μg/m2·h(生长季6个月平均值)。在生长季日变化尺度上,土壤也表现为CO2源、CH4汇,有草土壤表面的CO2通量明显高于无草土壤表面CO2通量,且二者的变化特征一致,CH4通量受到植被覆盖的影响较小;生长季土壤CO2、CH4通量受土壤温、湿度的共同影响,其中土壤CO2通量与土壤温度呈正相关关系,即土壤温度升高会促进土壤CO2通量的提高,而土壤CH4通量与土壤温度无相关关系,即土壤温度对土壤CH4通量无显著影响;由于生长季土壤湿度变化较土壤温度小,因此土壤湿度对土壤CO2、CH4通量的影响较土壤温度小。

云南省石葵河不同海拔梯度的植物多样性分析79-83

作者:屈月雷; 令志强; 王晨; 彭尔瑞 单位: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云南昆明650201; 云南农业大学水利学院; 云南昆明650201
摘要:石葵河作为丘北县的主要河流,对当地的经济和环境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石葵河山区植物多样性的调查分析,以达到对山区不同海拔植物进行合理配置,为后期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典型样地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在海拔950~1200m范围内共有6个典型群落,其中海拔1050m以下主要以灌木和草本为主,海拔1050m以上主要以乔木和灌木为主;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基本变化趋势相同,总体规律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乔灌木多样性受海拔影响较大,草本较小,群落多样性指数在海拔1050m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植物层,在海拔1200m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整体上石葵河山区植被多样性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植物保护
广东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致病性分化研究84-89

作者:冯爱卿; 汪聪颖; 汪文娟; 陈尉芹; 苏菁; 杨健源; 陈深; 朱小源 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东省植物保护新技术重点实验室; 广东广州510640
摘要:水稻抗病性是寄主与病原物互作的结果,病原菌系的分化研究是抗病资源筛选及抗病育种的前提。研究以水稻品种金刚30、IR24、IRBB21、IRBB14、IRBB5、IRBB4、五山丝苗等为鉴别品种,对来自广东地区72个细菌性条斑病菌菌株进行致病力分化测试,并开展了部分广东主栽品种对广东细菌性条斑病菌优势菌系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广东地区的细菌性条斑病菌菌株致病力分化明显,测试菌株可分为19个致病型,其中优势致病型为C18(SSSSRSS)和C5(SRRRRRS),分别占25%、23.61%;强致病性菌系菌株C17(SSSRSSS)、C18(SSSSRSS)、C19(SSSSSSS)占测试菌株的27.78%,主要分布在广州、惠州、阳春、茂名、新会、广宁、雷州地区。测试18个广东主栽品种中,除新银占对测试的优势菌系C18(SSSSRSS)表现中感,其余的均表现感病。

东亚飞蝗和刺腿食蚜蝇内生酵母菌多样性分析90-95

作者:刘开平; 韦玉梅; 熊杰; 孙燕飞; 雷勇辉 单位:石河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新疆石河子832003;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 新疆石河子832003
摘要:为探究东亚飞蝗和刺腿食蚜蝇内生酵母菌的菌群多样性和探索这两种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具有不同功能的昆虫内生酵母菌的多样性差异,通过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2个样本内生酵母菌26SrDNA进行测序,利用Mothur软件计算东亚飞蝗和食蚜蝇体内酵母菌的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并进行丰富度Alpha多样性分析,利用SPSS软件进行多样性差异显著性分析,共产生906个OTU,东亚飞蝗中含647个OTU,而食蚜蝇为677个OUT,共有OUT 418个;酵母菌共鉴定出2门19属。结果表明刺腿食蚜蝇内生酵母菌多样性略高于东亚飞蝗。东亚飞蝗体内发现了特有的掷孢酵母属(Sporobolomyces)和拟威尔嗜杀酵母(Cyberlindnera)生防酵母资源。新疆东亚飞蝗和刺腿食蚜蝇的内生酵母菌丰富多样,其生存的微环境具有特殊性。通过对其进一步研究可能为害虫防治和特殊环境下的酵母菌资源利用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