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农业科学杂志
好友分享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


  • 主管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 主办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
  • 影响因子:0.81
  • 下单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1004-874X
  • 国内刊号:44-1267/S
  • 全年订价:¥ 460.00
  • 起订时间:
  • 创刊:1965年
  • 曾用名:
  • 周期:月刊
  • 出版社:广东农业科学
  • 发行:广东
  • 语言:中文
  • 主编:蒋宗勇
  • 邮发:46-43
  • 库存:199
  • 邮编:51064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所属分类
投稿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广东农业科学 2012年第2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粮食作物
杂交稻新组合博优7160的选育 作者:李新昌 江奕君 黄淑珍 张家来 单位:肇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广东肇庆526061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广东广州510640 肇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广东肇庆526070
1-3

摘要:博优7160是2001年早造肇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带玉米基因的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玉香油占和带感光基因的恢复系R3550进行杂交,经过5代系谱选育,选单株与不育系博A进行测交配组选育而成的弱感光籼型杂交稻新组合,具有高产、稳产和高抗稻瘟病等优点,于2008年6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博优7160的选育过程和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研究及应用进展 作者:谢留杰 潘晓飚 黄善军 单位:台州市农科院作物研究所 浙江临海317000
3-6

摘要: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中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稻瘟病抗性基因和QTL被鉴定。利用标记辅助选择是抗病育种中实现基因聚合的快速而有效的途径。综述了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的定位、克隆的研究进展,以及抗稻瘟病基因在分子育种上的应用。

广东冬种马铃薯不同切块类型播种试验 作者:李小波 刘晓津 安康 何琴 张小兰 方志伟 单位: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 广东广州510640
7-8

摘要:为研究广东冬种马铃薯不同切块类型播种对马铃薯产量及其他生物学性状的影响,以粤引85—38为材料,进行不同切块类型单因素播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切块类型播种对产量有较大影响,其中顶部芽播种平均产量最高,其次是底部芽,再次是混合芽;此外,不同切块类型对马铃薯的生育期、株高、单株平均结薯数、商品薯率及薯块的品质有一定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经济作物
不同强度干旱胁迫下6种柱花草种子的萌发特性及抗旱性评价 作者:姚娜 赖志强 韦锦益 易显凤 赖大伟 邓素媛 丘金花 梁永良 单位:广西畜牧研究所 广西南宁530001
9-11

摘要:为筛选南方抗旱性较强的豆科牧草品种,采用不同浓度的PEG溶液对6种柱花草种子进行了模拟干旱胁迫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PEG溶液胁迫时,907、热研5号、热研13号、热研20号柱花草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对种子萌发具有促进作用。通过隶属函数对各相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发现,6种柱花草种子的抗旱性从高到低依次为:热研10号〉907〉热研5号〉热研2号〉热研13号〉热研20号。

栽培与野生马蓝叶及花粉粒的扫描电镜特征比较 作者:刘家水 张丹雁 陈奕龙 梁欣健 陈伟华 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广东广州510006
12-14

摘要:比较栽培与野生马蓝叶表皮细胞和花粉粒扫描电镜的特征差异,探讨不同生长环境对马蓝的影响。分别采集栽培与野生马蓝的成龄叶片和成熟花粉粒,采用扫描电镜对11r片和花粉粒的表面形态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栽培马蓝气孔器的极轴与赤道轴长度比为1.2(±0.2),野生品为1.4(±0.1),差异显著;栽培马蓝的气孔指数为36.O(±4.2)%,野生品为18.8(±3.6)%,差异极显著;栽培马蓝的腺鳞指数为7馏(±0.8)%,野生品为3.6(±0.9)%,差异极显著;而两者的钟乳体指数、花粉粒形态无屁著差异.栽培与野生马蓝叶表皮细胞表面特征的差异,体现了植物结构与生态环境的相关性和适应性:两者花粉粒性状稳定.尚无孢粉学变异。

梵净山野生黄连开花结果特性研究 作者:贺红早 王莹 任春光 向准 孙超 单位:贵州省生物研究所 贵州贵阳550009
15-17

摘要:通过海拔、温度、相对湿度、蔗糖、硼酸等对开花结果的影响试验,对梵净山野生黄连的开花率与结果率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生长于海拔1400-1600m的野生黄连的开花率和结果率均比生长于其他海拔段的高;当温度为24℃、相对湿度为70%、蔗糖浓度为20%、硼酸浓度0.006%时,梵净山野生黄连的开花率最大;当温度为26℃、相对湿度为75%、蔗糖浓度为25%、硼酸浓度为0.006%时,梵净山野生黄连的结果率最大。因此,在梵净山野生黄连的引种栽培过程中.最适宜的海拔高度为l400-1600m,开花与结果期的温度应控制为24~26℃、相对湿度为70%~80%,同时喷洒20%~25%蔗糖、O.006%硼酸可提高黄连的开花和结果率。

罗汉果组培苗脱毒方法研究 作者:吴群英 李伯林 李景云 单位:桂林医学院生物技术学院 广西桂林541004 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广两桂林541004 广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广西南宁530001
18-20

摘要:采用热处理结合茎尖技术对罗汉果组培苗进行脱毒培养,并用间接酶联免疫法和电镜观察法对脱毒效果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组培苗经38.5℃热处理10d后,剥取0.2~0.5mm微茎尖培养或切取1.0~1.5mm茎尖进行二次茎尖脱毒培养,茎尖苗的脱毒率均为100%,建立了两种有效的罗汉果组培苗脱毒方法。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广东金友现代农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专栏
科技创新在现代农业企业转型发展中的应用——以广东金友集团为例 作者:武国星 刘光华 刘波 单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农学院 广东广州510225 广东金友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韶关512005
21-23

摘要:农业龙头企业拥有较强的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而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农业龙头企业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通过产学研、科技特派员等模式,把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研究新成果应用到企业的生产发展中去,依靠科技创新作为企业的技术支撑,实现企业由传统农业生产经营向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经营,从而发挥科技创新对农业企业的带动作用。

有机耕作对稻田主要病虫害的控制效果研究 作者:武国星 刘光华 甘泳红 郭杨振 单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农学院 广东广州510225
24-26

摘要:有机水稻生产作为一种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模式,其病虫害生态控制技术是有机水稻生产中的荚键技术之。通过田间试验,重点研究分析了水稻生产中通过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等有机耕作措施,对纹枯病、螟虫、稻飞虱、杂草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通过品种选择、鸭稻共作、灯光诱杀技术、调整种植密度、辅助喷施生物农药等有机耕作方法可以有效地减轻纹枯病、螟虫、稻飞虱及杂草的危害.从而实现有机水稻持续生产的目的。

基于Web的有机水稻质量监控可追溯系统的构建 作者:刘光华 付志文 甘泳红 单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农学院 广东广州510225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广东广州510225
26-30

摘要:实现有机水稻生产的质量全程监控和建立信息可追溯系统,以有机水稻生产企业为研究平台,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其他食品质量追溯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法,利用动态网页ASP和网络数据库等技术建立基于Web的有机稻米质量监控可追溯系统。系统不仪可以为消费者提供详细的有机米产品信息查询,而且还为企业的生产管理和质量安全监控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化平台.为有机水稻的质量保证提供了有效手段,同时也为其他农产品质量管理和信息追溯提供参考和借鉴。

储粮螨类群落多样性研究 作者:张宇 刘光华 辛天蓉 邹志文 夏斌 单位: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 江西南昌330031 南昌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 江西南昌330031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农学院 广东广州510225
31-35

摘要:采用平行跳跃调查法对模拟粮仓中的螨类进行1年的群落多样性和动态研究。结果表明:捕获的螨类隶属于5科7属,腐食酪螨和马六甲肉食螨是优势种,两种螨类因时间变化和调查位置不同呈现不同分布特点。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O.75,1.5),Pielou均匀度指数为(O.25,0.65),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为(0.47,0.78),Simpson优势度指数为(0.43,0.85);采用Jaccard指数对储粮螨类群落进行物种相似性分析,不同季节问螨类群落物种达到极相似,但是不同调查区域之间物种组成有部分表现出不相似。

有机食品加工过程的全链动态控制应用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朱建华 刘光华 全小丽 单位:韶关学院英东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广东韶关512005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农学院 广东广州510225 广东金友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韶关512005
35-37

摘要:结合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广东金友集团有限公司有机大米生产加工实例.介绍了全链动态控制(Dynamic Control of Whole Chain)技术应用于有机食品加工的内涵与外延,并展望了有机食品加工的前沿技术——物联网技术.旨在为发展有机食品生产和拓宽产业链提供参考。

海芋挥发性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甘泳红 刘光华 单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农学院 广东广州510225
38-39

摘要:采用GC/MS法对海芋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确认了28个化学成分。其中主要的化学成分为1,2-苯二甲酸双(2-异丁基)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3-(1’,3'-13-环己二烯)一吲哚、5-十四碳烯-3-炔、2,3-二氢一苯骈呋喃等。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1,2-苯二甲酸双(2-异丁基)酯含量最高,占32.51%。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园艺园林
彩椒品种引进筛选试验 作者:牛玉 李育军 曹振木 魏守兴 郑永清 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海南儋州571737 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 广东广州510640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广州试验站 广东广州510140
40-41

摘要:对引进的8个彩椒品种进行生育期、植物学性状、果实性状、产量和抗病性等筛选实验。结果表明:热甜3号和热甜7号成熟期早产量潜力高,热甜4号多个商品性状优,热甜3号和热甜4号具有较好的抗病性,热甜l号、热甜3号、热甜4号和热甜7号4个品种总的综合性状、产量和抗性表现较好,建议在广东地区进一步进行生产示范和推广种植。

2个抗枯萎病香蕉新品种的引种试验及应用评价 作者:刘伟清 李发钦 黄汉杰 单位:广东省湛江农垦科学研究所 广东湛江524086 廉江市良垌农业技术推广站 广东廉江524400
42-44

摘要:建立试验点,引进香蕉系列的农科1号和粉蕉系列的粉杂1号2个抗枯萎病新品种,分别选择巴西蕉和广粉1号粉蕉作对照,在无枯萎病发病史田块、前茬巴西蕉枯萎病发病率5%~10%的发病较轻田块、前茬巴西蕉枯萎病发病率30%1.2上的重病田块3种条件下种植试验。结果显示,农科1号在3种种植条件下均表现比对照种巴西蕉增产,枯萎病发病率最多比巴西蕉降低59.7个百分点。粉杂1号虽然单株产量较低,在无枯萎病发病史田块产量远不及广粉1号,但在枯萎病发病田块。单位面积产量较广粉1号增产或持平,枯萎病发病率最多比广粉l号降低62.7个百分点。2个品种均适合在枯萎病发病区种植.部分种性的不足可通过栽培调控措施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