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之旅,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广东农业科学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

人气50837评价68
收藏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

  • 下单时间

    1-3个月

  • 44-1267/S

    国内刊号

  • 1965年

    创刊

  • 广东

    发行

  • 510640

    邮编

  • 1004-874X

    国际刊号

  • 月刊

    周期

  • 蒋宗勇

    主编

  • 中文

    语言

  • ¥ 460.00

    全年订价

  • A4

    纸张开本

  • 46-43

    邮发

  • --

    曾用名

广东农业科学 2009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重点专稿
基于AHP法新型农民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5-9

作者:李淑英 单位: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湖北武汉430070 南昌市农业局 江西南昌330038
摘要:介绍了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的内涵和基本特征,提出新型农民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新型农民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AHP法(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以期为建设新农村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粮食作物
华南年度间气候变化对水稻食味品质的影响初探10-11

作者:高云 江奕君 单位: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广东广州510640
摘要:采用《2005~2006年早造广东省常规水稻品种试验总结》两年两季一点的有关试验数据,分析了12个水稻品种年度间食味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南于主要受年度间气候变化所导致一切外部环境差异的影响.致使年度间水稻食味品质发生较大变化,变幅在0~20.00%之间,但不同品种间食味品质的稳定性存在较大差异,显示食味的稳定性跟不同的基因型有关。通过筛选出的食味稳定性高或具优良食味的品种材料.可作为培育具有食味品质性状稳定性高且食味优良的水稻新品种的亲本资源,可促进水稻食味育种的发展。

野生稻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方法12-14

作者:范芝兰 潘大建 李晨 陈建酉 陈雨 刘维 单位: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广东广州510640
摘要:野生稻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方法是否得当关系到野生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能否得到有效保护。综述了野生稻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方法。种质库、种质圃和原位保存相结合是野生稻种质资源保存较为完整的方法,种质圃保存要注意创造与不同野生稻种相适应的环境条件。收集采样时注意根据不同野生稻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环境条件制定合理的采样策略,包括采集样本数量、采集方式、采集点设置。

儋州水稻株型与产量及冠层光分布的关系研究15-18

作者:詹建星 杨重法 符海红 刘国蔚 左应梅 李晓明 单位:海南大学农学院.海南儋州571737
摘要:在海南儋州地区水稻蜡熟期田间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水稻的株型与产量及群体冠层光照强度分布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植株形态指标倒3叶、倒3节间、倒4节间、倒5节间长及株高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透射率与倒5节间长呈显著正相关,与倒1叶长呈显著负相关,与倒2叶、倒3叶、倒1节间、倒2节间、倒3节间、倒4节间长相关关系不显著;截光率与倒1叶长呈显著正相关,与倒3节间、倒4节间、倒5节间长呈显著负相关,与倒2叶、倒3叶、倒1节间、倒2节间长相关关系不显著;此外,株高与透射率呈显著正相关,与截光率呈显著负相关。

优质稻新品种黄粳占选育研究——水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应用实例19-20

作者:王志东 周少川 李宏 黄道强 卢德城 赖穗春 周德贵 单位: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广东广州510640
摘要:介绍了水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的指导下利用粳稻种质培育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黄粳占的过程,指出黄粳占是应朋水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育成的含有粳稻血源的早晚兼用型优质稻新品种,该品种在广东省常规稻新品种区试中比对照种粤香占增产8%以上,米质达国标、省标优质稻二级,中抗白叶枯病,达到广适性超级稻综合指标,于2008年1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同时还介绍了黄粳占的栽培技术要点。

大穗型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广源占5号的选育21-22

作者:梁青 陈伟雄 王秋燕 陈雪瑜 单位: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广东广州510308
摘要:广源占5号是以金科占121选为母本、矮秀占为父本进行杂交,并运用组群筛选法育成的早晚造兼用、大穗型优质高产常规籼稻新品种,其米质达国标和省标优质3级,直链淀粉含量16.7%,米饭软硬适中;丰产性好,穗长粒密;中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适宜广东省中南及西南稻作区的平原地区早、晚造种植。2008年1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抗病、早熟三系杂交稻新组合天优103特征特性及其制种技术23-23

作者:孙莹 李传国 陈国荣 王家生 单位:广东省金稻种业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510640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广东广州510640
摘要:介绍了广东省金稻种业有限公司育成的三系杂交稻新组合天优103的特仟特性,从准确安排父母本播差期、培育田间高产群体结构、适时赶粉、去杂保纯等方面介绍了其制种技术。

优质杂交稻天丰优316亲本特性及制种技术24-25

作者:汤昌兴 黄广平 王新 许徐标 谢永平 单位: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广东汕头515021
摘要:天丰优316是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籼型优质杂交稻新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优、高抗稻瘟病等优点,2006年1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天丰优316亲本的特征特性,并根据近年的制种实践,总结出该组合的制种技术。

杂交稻新组合天丰优518亲本特性及制种技术26-27

作者:谢永平 王新 黄广平 汤昌兴 李歆华 廖学群 张建林 张泽佳 单位: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广东汕头515021
摘要:天丰优518是汕头市农科所育成的籼型感温型三系杂交稻新组合,具有产量高、抗稻瘟病等优点.于2008年1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天丰优518亲本汕恢518、天丰A的特征特性,并根据近年的制种实践,总结出该组合制种技术。

优质高产抗病水稻新品种粤晶丝苗2号在鹤山的示范与推广28-29

作者:吴卫东 谢玉威 单位:鹤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广东鹤山529700
摘要:粤品丝苗2号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抗病育种研究室培育的特优质高产高抗稻瘟病常规稻新品种。鹤山市从2005年晚造开始引种该品种,介绍了粤晶丝苗2号在鹤山市的种植示范表现、示范推广情况及主要措施.指出了示范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糯2号在桂中的表现及对鲜食糯玉米育种的启示30-31

作者:莫武平 覃云星 梁燕听 李爱姣 何银燕 罗俊春 单位: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广西柳州545003 柳州市太阳村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广西柳州545008 柳城县社冲乡农业服务中心 广西柳城545200
摘要:根据桂中鲜食糯玉米生产特点及3个不同时期的主栽品种进行比较分析,并对桂中今后鲜食糯玉米育种方向进行了探讨。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经济作物
桉树-甘蔗间作模式及配套管理技术32-34

作者:刘宁 余雪标 林培群 谢玉萍 单位:海南大学农学院 海南儋州571737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海南儋州571737
摘要:结合我国目前农林复合系统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桉树-甘蔗间作模式的田间布局(包括作物品种选择和田间布局)及其配套栽培技术,指出该种植模式能使桉树与甘蔗优势互补,协调生长,对实现林农双赢有实际指导意义。

国内外茶树花研究进展概述35-38

作者:王秋霜 赵超艺 凌彩金 柯乐芹 杨冬梅 卓敏 单位: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 广东广州510640 丽水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浙江丽水32300 什肃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利用茶树的叶片,而忽略了对茶树其他部分的利用。茶树花是茶树的生殖器官之一。很多研究表明,茶树花是一种附加值很高的副产物,不仅可以用来制茶、七产饮料、酒类等产品,还可以提取和利用其内含的蛋白质、茶多糖、氨基酸、茶多酚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概述了近年来茶树花的研究进展及其概况,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动态·简讯
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广州综合试验站召开2009年工作会议38-38


摘要:2009年7月7日上午,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广州综合试验站2009年工作会议在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召开。广东省农业厅种植业处梁权副处长、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王子明科长、广东省农科院科技处处长邱俊荣研究员、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所长郑锦荣研究员、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房伯平研究员,广州甘薯综合试验站和5个示范县团队成员等30余名人参加了会议。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经济作物
我国茶叶饮用的4个阶段及其特点39-42

作者:卓敏 李家贤 王秋霜 凌彩金 孙世利 潘顺顺 陈栋 单位: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 广东广州510640
摘要:以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利用茶叶的特点为主线,以历史资料考证的结果为依据,把人类利用茶叶的过程大致划分为“吃茶”、“喝茶”、“饮(品)茶”和“艺茶”4个阶段,并对各个阶段的饮用特点及饮用程式作了简要地阐述;指出人类最初利用茶叶的目的和方式是“食用”而不是“药用”;同时对4个阶段的茶叶饮用的历史沿革、冲泡鉴赏技艺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比较系统而赋有新意的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