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探究3篇

时间:2023-02-15 10:37:16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摘要:提高中学语文课程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教育,不仅符合当前社会发展需求,也可以达到教育目标。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到初中语文课堂中,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并为推广中华民族文明做出贡献。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探究3篇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探究篇1

一、智慧课堂下微课的写作教学优势

在智慧课堂背景下,语文作文的教学更注重“个性化”与“开放化”,老师要针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给予与之对应的学习资源。把微课与日常的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反复练习,使学生真正掌握一种方法,掌握一种技能,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在智慧课堂中运用微课,可以提高初中语文作文的教学水平。首先,微课内容简短,内容丰富,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知识点。所以,老师可以把适合学生的微课推送给他们,让他们积累写作知识,练习写作,提高写作水平。同时,利用网络数据对学生的写作问题进行分析,并对问题进行及时的反馈,利用微课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教学服务。其次,微课的内容重点明确,教学形式简单、生动活泼,能引起学生们的关注,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在教学中,老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制作微课,使教学的内容更加有趣,让学生们更容易地吸收和内化写作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热情。最后,微课可以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进行学习。可以用于课前预习,以丰富写作的知识储备。也可用于课中的穿插,可以有效地弥补学生的写作知识。还可以用于课后练习,进而让学生可以巩固知识,加强练习。

二、智慧课堂下写作微课教学的策略

(一)应用智慧课堂技术,进行个性化的写作指导智慧课堂具有数据分析、信息反馈和个性化资源推送等优点,使得写作微课能准确地找到学生的需求,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入的写作学习。由于学生语文基础和表达方式的差异性,所以在写作技巧和文体上也存在差异。学生掌握写作能力,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学会的,必须要有老师的专业指点。在作文教学中,老师既要全面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又要注意到每个学生的写作特点,使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使自己的作文更具特色。但是,个性化的作文教学不能脱离老师对学生个性的了解。在智慧课堂中,老师可以通过大数据对学生的写作进行大量的分析,并随时与学生进行交互。微课为个性化的写作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手段,老师可以通过微课为学生们提供一些高质量的教学内容,也可以通过微课来对作文进行解析和指导。

(二)课前、课中、课后渗透,形成写作微课系列课前、课中、课后的结合,使作文微课成为一个开放的、全面的写作教学体系,可以全面地指导学生们的写作。在课前,老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们开设“写作微课”,可以分为必修微课也有选修微课,必修微课可以保证课堂教学的基本轨迹,而选修微课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素材。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安排学生们就课前的学习进行研讨,并在课前的疑问中插入相应微课和讲解,并安排一些理解性和实践性的活动。这种“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需要微课的支持和利用智慧课堂进行检测与反馈,这对实现写作教学的深度学习起到了重要作用。课后,老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安排更多的选修微课。让学生们可以加强练习,扩大他们的学习范围。通过这种方式,微课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进行,课前、课后的微课都与课中的微课联系在一起,构成了一套完整的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写作准备和写作练习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三)借助网络,发挥写作微课的教学价值智慧课堂与网络密不可分,网络为学生在智慧课堂中进行交互奠定了技术依据。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没有网络的支撑,写作微课是无法实现的。在智慧课堂中,老师可以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剖析,从而形成学生的用户形象,构建出“个性化”的指导系统,从而增强指导的准确性。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为学生们开设“写作微课”,让他们在网上学习写作微课,这样在学习中既可以留言和查找信息,也可以在学习中与老师、学生互动,及时解答疑问。此外,许多网络的学习平台都具备了分析的能力,能够通过学习记录、提问、互动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的解读。在写作微课堂上,老师还可以利用这种网络平台,对学生的写作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并根据学生的特点,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写作微课。举例来说,笔者在课前、课中、课后均利用网络上的平台,不但将微课上传到网络上,而且在系统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的数据分析,掌握他们的互动状况,掌握他们的疑问,从而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依据,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总而言之,写作微课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在理解微课价值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对写作微课进行合理地运用。在智慧课堂中,写作微课更易于渗入,智慧课堂为实现写作微课的价值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更好地发挥了写作微课的优势,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

作者:聂志华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南安中学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探究篇2

1引言

语文的教学不仅关乎学生的语文成绩,更重要的是做好语文的教学工作,对于学生的其他学科也是有帮助学生的,要知道语文的学习中能锻炼到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这不仅是语文学习中需要具备的能力,对于其他学科来说也是必需的,所以做好语文的教学工作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是很重要的,基于此,论文就重点探究如何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2初中语文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教育方式死板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之中,与其他学科教学最大的区别便是教育教学方式的相对局限性。学生在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所学的知识和理解的内容均相对具体和可描述,那么在学习方式方法上就显得多样化,学生可以结合课程目标开展自主学习,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科学授课学习,无论哪种学习方式,都可以对所学形成较为具体的知识体系框架和知识填充点。但是面对语文学科中的文言文阅读时,学生很难可以进行自我理解,只能借助于语文教师的逐文逐字逐句地讲解,才能把对应意思、表达情感、描述手法等理解透彻,才能正确地掌握语文知识结构体系。因为语文教育教学方式的局限性,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很容易陷入教学知识内容中,同时耗费大量教学精力,忽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从而更加难于在教育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开发。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过程中长期处于被动学习,会降低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进一步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得到有效地发挥出来。

2.2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在日常语文学习过程之中,很少会碰到学生对于语文学习十分的积极主动,原其根本原因便是学生对于语文知识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的缺乏,这种学习状态需要改善的过程是需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开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注意学生对于当前教学方式方法的具体反馈,并且在语文教学课堂中不断地开发更多极具趣味性的内容,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同时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热情,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同时,在语文知识结构之中,文言文部分占据很大学习篇幅,学生大部分会因为晦涩难懂的文言文部分难以开展自主学习,从而在语文学习时变得被动,慢慢演化成对于学科的学习厌烦心理。尽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适当的引导,布置了难度适中的语文作业,但是由于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不高,很难将这一吸收知识内容的机会充分把握,不能进行高质量的理解锻炼,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逻辑能力没有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发展。学生对于语文学习主动性不高,同样会影响学生对于重点语文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也将会扩大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紧密度,进一步破坏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热情。

3合理设计教学构建高效初中语文课堂

3.1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对于学好任何一门学科来讲,建立起浓厚的学习兴趣都是十分有必要的,学习兴趣的形成也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不断动力,同时也是取得学科学习成就的基础条件。因此,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多元化教育教学特点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高质量的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锻炼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初中阶段的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形成高效的新知识学习方式,以系统化的学习思路过程,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需要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引导方式,不断地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锻炼,将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认知层级进行有效的提升,学生在教师的不断要求过程中,将会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未来无论是语文学科学习,还是其他学科学习都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比如,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最后一次演讲》这一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为课程目标,充分运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兴趣培养教学,将原本课程《最后一次演讲》进行充分的衍生教学,在对课文进行基础讲解之后,组织学生积极地开展一次演讲活动,利用活动的新颖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加入其中。这一活动的开展要求学生自行选定演讲题目,自行撰写演讲稿,学生便会结合课文内容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在演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对学生的个人能力予以锻炼,培养学生对于语文学科学习的兴趣。

3.2多维度教学训练,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作为与学生人文素养相关最为密切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共鸣,打造学生细腻的感性思维,是语文教学其中一个重要目标。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地开展多维度语文教学训练,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方法,推动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引导学生对于语文课文作品形成深厚的情感体验,通过学习形成与作者相同的情感共鸣,利用不断地学习与锻炼,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比如,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背影》这一课文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对于课文中所表现的浓郁的爱子深情进行充分的理解,但是,作者平淡的叙事风格所表现出的丰富的情感内容,对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对于文中细节尽管学生情感丰富,也不一定可以很好地把握,那么对于作者所表现的浓厚深情更是难以理解。教师在此时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深度解读,构造完整的课文当时情景,进一步描绘课本之中人物所处的心理状态以及时间背景,然后回归课文本体,引导学生进入教师创设的课文情景之中,帮助学生去理解父亲车站送别儿子的情感状态,以及作者以父亲的背影所寄托的无限情感内容。随后,教师再进一步将这一情感体会引导到学生自身之上,构造情景帮助学生进行角色对号入座,去感受自己父母或者亲人的情感表现,并要求学生对情感体验和感受进行记录描述,进一步通过朴素的言语文字去自然流露真实的情感内容,提升自身的情感体验。打造多维度语文教学训练,除了对学生进行充分的情感引导与情境在线的打造,还可利用很多种其他方式帮助学生投入真情实感,让学生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与作者形成情感共鸣。

3.3做好基础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语文作为基础教育教学科目之一,在初中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初中语文课堂高效教学的打造工作,提升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做到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标准,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比如,在进行《岳阳楼记》这一课文的教学过程之中,我们清晰地知道《岳阳楼记》作为中国素质教育教学重点篇章,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具有很高的成就,就思想内涵、创作主题等方向上均是历代传颂文思俱佳的文章之一。作为中国传统文学基础知识的载体之一,文章语言精简,辞藻华丽,排比句多,又不乏隐晦暗喻,所以学生若想理解透彻这篇文章具有一定难度。教师在进行文章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准确把握基础知识教学的重要核心,要求学生逐字逐词逐句对文章进行准确翻译,避免在译文过程中出现错意、歧义的问题出现,这是锻炼学生学好文言文的必经之路。在准确翻译全文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去理解文章中修辞手法运用的巧妙之处,比如排比、状物言志、借景抒情、比喻等等,以此进一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文言文语感,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岳阳楼记》的全文思想内涵,提升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以及良好的中国文学素养。同时教师可以有意地锻炼学生的语言重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现代化的语言特点进行描述,对于《岳阳楼记》文章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以及情感表达方式进行充分的体验与描写,从而打造出学生更为扎实的基础知识理论与实践能力。

3.4设置专项训练,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语文学科的理解能力主要表现为正确判断问题与结论,准确的理解阅读内容所表达的真正意义等,同时这也是培养语文基本思维素养的重要先决条件。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练习是提升学生语言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帮助学生设置专项的训练可以促进学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以及优化学生的语言思维方式,学生可以通过专项阅读训练去积累自己的语文词汇,筹备自己丰富的语文知识体系,强化自身的语文文化素养,增强语感提升自身文化内涵。比如,语文教师在进行《出师表》一文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提前设置相关问题对学生进行锻炼:诸葛亮在文章中主要提出几点建议?诸葛亮对哪条建议进行反复阐述?诸葛亮为何反复阐述这条建议?你对本文的作者诸葛亮有什么样的评价?是读完《出师表》全文你自己有什么样的体会?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全文的学习,并要求学生带着自己的档案在小组织中进行充分的讨论,通过学生的阅读与探讨可以对文章形成一个较为概括性的理解,然后通过不同学生站在讲台上的总结分享,可以进一步通过《出师表》去理解感受作者对蜀国的忠心与奉献。在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需要在教学环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去训练其思维能力,利用导学导问的设计,不断地激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通过文章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以此促进初中语文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4结语

综上所述,想要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语文教师需要不断地优化教学方式,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做出有效的调整,不仅要做好知识的讲解,还要注重学生的能力生成,保证学生的学习探索空间,让学生在主动的学习中完成知识的内化,让学生在能力提升和知识获得上能同步进行,保证教育工作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作者:陆昌玉 单位:广西北流市初级中学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探究篇3

一、感受数学语言,显现文化韵味

数学是一门深奥而抽象的语言,它通过精确的概念和关系表达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为自然科学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工具。然而,有些学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数学语言。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语言,老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欣赏它的严谨性、简洁性以及结构性。这样,他们才能真正体会到数学语言的独特魅力。举个例子,当教学“倒数的认识”时,可以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回文诗”,从而增强他们对倒数的认识。通过“对诗”引出“倒诗”的教学形式,学生不仅能够欣赏到古诗的旋律美,还能更好地理解“互为”。此外,通过这项活动,他们还能够更深入地思考文化发展带来的人文意义。

二、培育中学生的人文素质

语文教育是一种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教学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主义教学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人格完美来实现个人精神的解放。人文科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传统文明精神,如同情心、友爱、责任感和勇气,还能够促进学生的诚实、独立、创新和自律等现代人文素养的发展。人文素养是所有素质教育的基础,反映了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方法理解中学生,并将他们视为具有人文素养的个体。这是语文教育的核心目标。中学生是一群具有独特个性、思维方式和主观意志的主体,因此我们应该对他们充满信任和尊重。实际上,由于家长和教师都缺乏对孩子的关注以及家长过度溺爱孩子,老师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忽略了培养孩子的主体意识,从而导致孩子缺乏思考能力和独立性。

三、以多向的教学互动方法,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

基于课堂,获益于课外。老师应该让教材的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并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以激发学生的思考。一位教授在讲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采取了以下步骤:首先,他通过“圣人”孔子的“圣”来引出“诗圣”杜甫,激发学生思考杜甫“圣”在哪里。然后,他提出了本节课的第一个目标:让学生感受作者对人民苦难的关注以及所表达的深刻情感,让学生学习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刻关注。通过这种导入方式,可以让学生进行联想、比较和思考,使得整个过程显得非常自然。在学习课文时,教师还会积极指导学生进行心理分析,诗人在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时,都能够想到他人,关心百姓的困难,展现出了杜甫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思想。最后一句话让人们看到了诗歌高大而优美的形体,这种深刻而动人的意象,让人难以忘怀。结尾充满了激情,将情感、景色和理性融为一体,给学生们带来美的熏陶和滋养,同时也强调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应该把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主线,并努力让师生之间进行平等的交流,以便让读者和作者能够真正互动。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老师应该让他们学会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并且培养他们阅读和思考的习惯。这样,他们就能够将课堂外的知识融入到自己的学习中,并且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通过引导他们阅读社会文学期刊,并在阅读完一些富有时代特色和生活气息的篇章后给予评论,可以帮助他们从阅读中积累素材,扩大视野,提升知识水平。当学生阅读《项链》等莫泊桑的小说后,老师应该避免让他们只是单纯地观看,而应该鼓励他们亲身体验作品中的情节和人物。

四、阅读优良的文化内容,吸取人文之粹

世界文学宝库为人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人文科学领域,其中的杰作蕴含着人类的情感和历史精华,是人文教育的理想参考资料。在多年的语文教育工作中,笔者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他们非常认真,不懈努力,但是从来没有读过课外书。他们能够把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重点和难点都学会,但是当涉及课外内容时,他们会感到困惑。他们的作文表达流畅,字迹优美,但是由于思维不够开阔,材料匮乏,没有新颖的想法。因此作文成绩一直都很差。很多初中生没有足够的课外阅读时间,尽管他们可能听说过中国四大名著,并且能够大致理解它们的内容,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完整地阅读这些作品。此外,他们对茅盾、巴金、郁达夫、刘心武、蒋子龙等当代著名作家的小说阅读的也非常少,至于外国文学作品就更少了,只是看了一些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一些学生渴望阅读,但却发现自己没有足够的资料。在农村地区,通常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另一些学生则是因为缺少时间,在高中阶段,课程种类增加,内容丰富复杂,这使得他们几乎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了学习上。然而,学习语文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多读多写,只有几节阅读课是远远不够的。许多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阅读,但是成果往往不显著。老师们也不会关注学生课外阅读的表现,缺乏对他们的系统性指导,这样一来,他们的文化修养就无法得到提升。

五、结语

提高中学语文课程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教育,不仅符合当前社会发展需求,也可以达到教育目标。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到初中语文课堂中,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并为推广中华民族文明做出贡献。

作者:朱诚 单位: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源南学校

相关文章
精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