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多媒体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12 05:42:17

关键词: 微课  多媒体技术  教学 

摘要:分析将微课应用到“多媒体技术应用”这门课程教学中的可能性,设计本门课程的资源构建,将微课导学模式应用到本课程“4.3.3图像的调整”中并进行具体的应用分析。

微课在多媒体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1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处于一个特殊的位置,一方面要衔接中小学基础教育,另一方面要为大学高等教育做准备。“多媒体技术应用”属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范畴,涉及很多实用性软件的学习,包括图片处理软件Photoshop、动画编辑软件Flash、声音处理软件GoldWave和视频处理软件VideoStudio等,这些软件和技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信息素养,还能为将来的学习提供帮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对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即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简单易行以及主题突出等特点,方便录制和操作,能很好地用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而且微课本身就是利用计算机进行设计的,把它应用到高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教学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多媒体技术应用”微课资源建设知识点的选择

“多媒体技术应用”这门课程前半部分是关于多媒体技术理论知识的,从第四章开始进入实践操作部分。在选择微课知识点的过程中,笔者以学生为中心,综合考虑知识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如在教学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中关于蒙版的使用方法时,知识点的设计不仅包含如何插入蒙版和使用蒙版,还设计了如何应用在现实生活中的个人写真或者婚纱照中的环节,一方面巩固学生的技能,另一方面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微课的教学设计微课的知识点选择完毕之后,就要开始进行微课的教学设计。以Photoshop中的蒙版为例,微课的时间一般在5~10分钟之间,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讲完所有的操作技巧,在微课教学设计方面,笔者结合现实中的一张图片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和学习,进而引出主题——蒙版,然后一起学习蒙版,进而拓展到生活中实际的图片案例,最后总结巩固。微课的录制与上传由于录制的课程是关于软件类的演示过程,因此,在录制工具上选择屏幕录制专家这个软件。为了让学生进入教室后直接进行学习,课程全部共享在每台学生机上。除此之外,还将部分视频上传到中国微课网,便于学生课下观看和学习。

3微课导学模式在“多媒体技术应用”中的应用:以“4.3.3图像的调整”为例

教学模式的选择与确定微课从开始兴起到现在,出现很多有关微课教学的模式,其中应用比较广泛且成熟的有四种,分别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学后教教学模式、微课导学模式、混合学习微课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将传统的教学方式颠倒过来进行教学的方式,即让学生在正式上课之前通过观看提前录制好的教学视频并且完成相应的练习题,在教室内上课时通过小组协作学习、教师答疑解惑的方式进行。国外将这种模式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而且已经被美国不少中小学采用[1]。研学后教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三个研究(即研究教学目的、研究教学对象以及研究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学习质量,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习和研究问题的方法[2]。微课导学模式主要应用于实践性操作课程中,分为课前预习、课中学习和课后复习三个教学环节。除了这三个横向的过程设计,还有纵向的设计,包括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教师在课前设计导学案和微课,学生在课前通过导学案和微课进行学习[2]。混合学习微课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混合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强调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导的理念,在教学方式上强调线上和线下相互融合。“多媒体技术应用”这门课程属于高中信息技术课。高中生学习任务重,学习时间紧,无论是走读生还是住校生,想要在课前通过电脑观看微课进行预习不太现实。考虑到实践过程中的现实因素,本文选择微课导学模式,在一节课内让学生完成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学习内容。微课导学模式结合了翻转课堂模式和研学后教模式的优点,既能充分发挥微课导学的功能,又能让学生在学习和复习时更好地利用微课进行巩固。以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多媒体技术应用》第四章中的“4.3.3图像的调整”为研究案例,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分析微课导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具体应用。1)课前。课前教师需要根据“4.3.3图像的调整”内容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分析,根据学生当前的学习水平和学习需求制作导学案,如表1所示。导学案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学,另一方面可以检测学生本节课的完成情况。教师除了准备平时上课的素材资源、教学设计和课件之外,还需要分析学生的学情,准备导学案和制作相应的微课。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前准备阶段,团队做出计划,分工制作,每位教师负责一个软件的教学内容(包括素材、课件、教学设计、导学案和微课)。这样一方面可以做到术业有专攻,另一方面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课堂教学的安排。在本节课中,根据“4.3.3图像的调整”一节的教学任务,制作三个微课教学视频,分别为“如何调整色调色彩”“抽出滤镜的使用”和“如何利用蒙版进行整体调整”,每个微课时长3~5分钟。上课前,教师需要将微课分享到每一台学生机上,同时上传到中国微课网,便于学生进行课后网络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中心和主体,所有的设计和安排都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在进入微机室之前首先要熟悉课本内容,进入微机室之后利用导学案和微课进行自主学习,以实现预习和微课导学的功能,培养自学意识和学习的兴趣。2)课中。课前学生通过导学案和微课自学课程,课堂上教师利用个人写真相册制造学习情境,对学生提出问题或者任务,让学生利用学到的内容来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可以通过多小组协作学习完成,也可以通过自主探究完成。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习。对于有问题的学生,可以一对一解答,也可以一对多解答,并及时对学生用软件做出的东西进行评价。学生通过导学案和微课进行自主学习后,在正式上课时要能运用自己学到的内容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者任务,带着任务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去探究,也可以与小伙伴一起研究,遇到不会的问题,可以通过微课反复进行学习和研究,这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中心的教学理念。3)课后。课后是总结与反思的时间,教师可以自己进行总结和反思,可以通过与学生交流获得信息,也可以通过与听课教师交流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从而进一步改进导学案和微课上的不足与问题。对于学生来说,课后是总结和巩固学习效果的时间,微课可以作为学生巩固学习的工具,它就像一位家庭老师,可以随时指导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随叫随到,随用随学。

4结语

将微课导学模式应用到“4.3.3图像的调整”这节课的教学中,对教学效果通过课堂观察及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首先,将微课应用到该课程后,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改变,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而是教师引导,学生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幅度提高。其次,学生更加明确自己通过本节课要学会哪些内容,可以通过导学案和微课提前预习本节课的内容,也可以通过导学案和微课来检查自己学完本节课的内容后效果如何。笔者希望通过本研究,微课可以更好地被运用到信息技术教学中。

参考文献

[1]杨刚,杨文正,陈立.十大“翻转课堂”精彩案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11-13.

[2]王同聚.“微课导学”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以中小学机器人教学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5(2):112-117.

作者:薛静静 郭敏 张毛毛 梁心荣 单位:介休市第四中学校 山西汾西矿业集团孝义煤矿管理分公司

相关文章
精选范文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