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之旅,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当代贵州

当代贵州杂志

人气94579评价69
收藏
  • 主管单位

    中国共产党贵州省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共产党贵州省委员会

  • 下单时间

    1个月内

  • 52-1108/C

    国内刊号

  • 1995年

    创刊

  • 贵州

    发行

  • 550001

    邮编

  • 1008-4967

    国际刊号

  • 周刊

    周期

  • 岳振(执行)

    主编

  • 中文

    语言

  • ¥ 619.20

    全年订价

  • A4

    纸张开本

  • 66-78

    邮发

  • --

    曾用名

当代贵州 2019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当代贵州杂志当代声音
绿色发展的辩证法1-1

作者:本刊评论员; 李坤 单位:不详
摘要:文朝荣老支书曾经守护的那片林子,在和煦的春风中绿浪翻滚。全国人大代表、赫章县海雀村村支书文正友说:守住了那片林子,就守住了海雀的明天。只有经历过生态破坏的伤痛,才更知道绿色的珍贵。海雀这个曾经一户四口之家只有三个碗的村庄,从“苦甲天下”到林茂粮丰,成为贵州绿色发展的生动典型。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贵州一些地方与山争地、与林争地,喀斯特石漠化一度加重,伴随而来的是水土流失,土地贫瘠,生活在那里的山区群众陷入“贫困怪圈”。吸取了刻骨铭心的教训,贵州倍加珍惜老祖宗留下来的绿色资源,更加爱绿护绿。

当代贵州杂志要闻
贵州省委召开领导干部会议 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4-5

作者:许邵庭; 张凯 单位: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
摘要:3月18日,贵州省委召开领导干部会议,传达学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精神,安排部署贵州贯彻落实工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主持会议并传达在全国两会期间重要讲话精神,省委副书记、省长谌贻琴传达党和国家领导人赵乐际、丁薛祥、同志在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精神,省政协主席刘晓凯传达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精神,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孙永春传达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精神。

当代贵州杂志当代视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
搬出大山幸福来6-7

作者:马红梅 单位:不详
摘要:易地扶贫搬迁是中央确定的“五个一批”精准脱贫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脱贫攻坚主战场,贵州率先在全国系统启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搬迁人数全国第一。截至今年2月,全省188万搬迁对象已累计搬迁入住132万人,剩余56万人今年上半年将全部搬迁完成。搬迁是手段,致富是目的。

当代贵州杂志当代视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_搬出大山幸福来
搬后怎么办 贵州这么干8-9

作者:孙蕙 单位: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
摘要:近日,贵州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和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的意见》,对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发展方向、重心转移、目标路径等提出明确要求,是指导全省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后半篇文章”的制度性纲领性文件。重大意义以关于“易地扶贫搬迁不仅要改善人居条件,更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论述为理论依据,强调贵州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成败事关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必须顺势而为,通过加强和完善后续工作,巩固已取得的成效,做好“后半篇文章”。

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访贵州省生态移民局相关负责人10-11

作者:孙蕙 单位: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
摘要:贵州认真贯彻落实重要指示精神,精准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抢抓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采取超常规举措,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建好“五个体系”决胜易地扶贫搬迁12-13

作者:王永平 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摘要:贵州结合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实际,总结以往易地扶贫搬迁实践经验,不断创新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模式和机制,走出了一条独具贵州特色、又具广泛借鉴价值的易地扶贫搬迁新路。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五个一批”中投入最大、难度最大、风险最大的系统工程,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焦点战役。为实现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目标,贵州在全国率先打响了易地扶贫搬迁“第一炮”。几年来,搬迁安置工作加速推进,体制机制不断创新,移民后续发展持续跟进,易地扶贫搬迁取得了突出成效。

公共服务让群众舒心14-14

作者:安通 单位: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
摘要:“这里住着真是太好了,不仅离县城近,而且社区内还有菜市、超市、医院、学校、工厂、娱乐场所,生活起来方便得很.”谈起现在的生活环境,从桐梓县楚米镇三台村上台组搬迁到蟠龙社区的李怀妹很是满意。在此之前,李怀妹与丈夫一直在江西打工,丈夫做体力活每个月只有3000元左右的工资,李怀妹则负责每天接送两个孩子上学和煮饭,孩子上学期间她便抽时间去做钟点工,一个月下来,仅有800元左右的工资。夫妻俩每月的收入除去房租和生活费,基本上是入不敷出。

培训就业解后顾之忧15-15

作者:郑洁 单位: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
摘要:来到安龙县蘑菇小镇安置点,一栋栋格调统一的楼房错落有致。安龙蘑菇小镇安置点的中心广场上,居民们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52岁的张玉国原是安龙县洒雨镇竜堡村的贫困户,一家人住在村里的老房子里,2018年11月,他家5口人没花一分钱就住进了蘑菇小镇的新房。谈起今昔对比,他脸上满是笑容,“搬到蘑菇小镇比老家好,家门口就是广场,生活真方便.”

文化资源变经济收入16-16

作者:谌晗 单位: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
摘要:走进海坪彝寨安置点,目所及处,希慕遮雕像、支格阿鲁广场、祭火台、太阳历、碑林错落分布,淳朴的彝族人家正热情地唱着迎客歌,喜迎远道而来的宾朋。“都是我们彝族人从小唱到大的歌曲,看到我们的歌舞被更多人接受,别提多高兴了。”休息间隙,易地扶贫搬迁户、野玉海歌舞团群众演员龙阿兰感慨地说。2016年,龙阿兰一家4口从玉舍镇五里坪村搬到海坪安置点,能歌善舞的她在经过一番培训后,进入景区从事歌舞表演。“我现在一个月1500元,虽然工资不高,但是能照顾到家里。”闲暇时,龙阿兰常和当地彝家妇女们围坐在一起,纳鞋垫、绣荷包、制衣服,用以帮补家用。

创新模式建平安家园17-17

作者:华姝 单位: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
摘要:3月7日,记者走进凯里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清江小区,一栋栋整齐排列的楼房映入眼帘。小区空气清新、绿景怡人,随处可见散步的老人、嬉戏玩耍的小孩。“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太好了,我们家从山区搬到城里之后,生活方便许多。”2017年7月,龙满林一家从锦屏县河口乡培陇村搬迁到清江小区,开始了新的生活。搬迁前,龙满林在家种地,丈夫外出务工,一家人长期分隔两地。搬到清江小区之后,在社区的帮助下,龙满林开始在移民夜校参加技能培训。

党建引领幸福生活来18-18

作者:马红梅 单位: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
摘要:“我家水管怎么不出水呢?”“我家怎么不通电呢?”“我家门打不开了怎么办?”…………2017年11月底,龙里县冠山街道奋进社区的易地扶贫搬迁户入住后,遇到问题总是第一时间向社区反馈。当时社区临时成立的社区党支部只要收到反馈,就第一时间上门解决问题。“搬迁过来的村民以前大都生活在条件艰苦的大山里,突然搬进了现代化的小区,生活上难免不习惯,不会用电器、找不到水阀、找不到电开关的事情时有发生。”奋进社区主任秦世平告诉记者,为了方便搬迁户,社区的党员们经常上门为他们服务。

以“五个体系”建设打好这场持久战19-19

作者:孙蕙 单位: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
摘要:易地扶贫搬迁是中央确定的“五个一批”精准扶贫脱贫工程之一,是解决生存环境恶劣地区极度贫困问题的治本之策。2015年12月,贵州启动新一轮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打响了脱贫攻坚“当头炮”。多年来,省委、省政府立足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有效解决了群众“搬得出”的问题,保证了易地扶贫搬迁各项工作的规范化、高标准和高质量。成为全国部署最早、强度最大、投入最多的省份,也是全国搬迁进度最快、搬迁效果最好的省份。

当代贵州杂志当代关注·金融精准扶贫
为脱贫攻坚提供金融支撑——访贵州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麻绍敏20-21

作者:江婷婷 单位: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
摘要:金融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支撑,贵州省金融系统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战略部署,重点聚焦打好农村“组组通”公路、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这四场硬仗,开拓金融精准扶贫新思路,聚合金融资源,从融资融智、产品创新、试验示范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让金融扶贫更加精准、更加有效。

金融“活水”润产业22-23

作者:王法 单位: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
摘要:产业发展有了金融“活水”,保障了产业链条的完整衔接,真正做到了“扶持一个产业,带动一批农户,致富一个村庄”。“春雷响,万物长。”3月6日,适逢二十四节气的惊蛰,务川自治县涪洋镇前进村村民开始了今年的辣椒育苗。“辣椒产业真的好,去年我家种了5亩辣椒,有1万多元的收入。”73岁的老人王考章说。前进村位于涪洋镇西南,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全村土地面积24.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只有4475.8亩,建档立卡贫困户343户1614人,是典型的贫困山村。为了脱贫,村支“两委”以前曾多次带领村民搞小规模种植养殖业,但由于种种条件制约,都没有取得成功。

信贷“落地”强基础24-25

作者:方亚丽 单位: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
摘要:贵州省金融机构紧紧围绕大扶贫战略行动,创新信贷产品和融资模式,有力支持了全省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工作的推进。沿着宽阔的通村水泥路,67岁的覃忠德要到自家地里去看看,10分钟的路程里,覃忠德不时弯下身子,或是抬起小腿,对脚上的皮鞋打量一番,在鞋子上拍一拍,确认干净后,继续往前走。“以前全是泥巴路,烂得很呢,只能穿水鞋。”回忆起几个月前的出行道路,覃忠德先是将手在膝盖处比划水靴的位置,再直起身子摆摆手。